欢迎访问吉林省钧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

首页 > 防雷知识

中国古代的防雷措施

发表日期:03月26 2019 文章编辑:原创 浏览次数:2845次

中国古代对雷电的认识和研究远远早于西方社会,很多古代建筑物都采用了防直击雷的措施,有文献记载的、最早的防雷措施可追溯到汉朝。【钧和电子防雷器】为您做如下详细阐述:


钧和电子中国古代的防雷措施


一、中国古代人对雷电的认识和称谓

我们都知道古人称雷电为“雷公”和“电母”,这个称谓源自吴承恩著作的《西游记》。而在这之前,雷电也有很多种称谓,从这些成为上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雷电的认识水平。

古代奇书《山海经》记载“雷泽中有雷神,龙神而人头,鼓其腹”,雷电的形象是一种与龙有关的怪物。

西汉时期的《淮南子》记载“季春三月,丰隆乃出,以将其雨”,此时雷电被称作“丰隆”。同时代,东方朔著作的《神异经》中“玉女投壶,天为之笑则电”,称雷电为“天笑”。

东汉《论衡》中“又图一人,若力士之容,谓之雷公,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”,是古代人将雷电现象人格化,称为“雷公”。

从唐宋时期开始,雷电就逐渐被称谓“雷公”和“电母”,也有很多唐诗宋词中出现过这类称谓。可见中国古代人对雷电的认识是非常早的,多数记载于神话传说中。

二、中国古代的防雷措施

文献中记载中国古代最早的防雷措施是在汉武帝时期,梁殿遭到火灾后修复时,巫师建议,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层顶上,就可以防止雷电所引起的天火,此类结构称之为“蚩尾”,即“龙生九子”的第九子“鸱吻”或“鸱尾”, 口润嗓粗而好吞,可吞火吞雷,殿脊两端的吞脊兽,意是灭火消灾。在科学上,这相当于古代建筑物上的接闪装置,具有防雷的效果。

三国时期,寺庙寺塔就用铁制塔顶来防雷。现今江苏省高淳县固城湖的“保圣寺塔”塔顶使用四米高的铁制古刹。这就是金属接闪器。

唐朝时期,就有在较高的山上安装独立接闪装置的案例。《入唐求法巡礼行记》中记载“五台山,万山之中心也,五百毒龙潜山而吐纳风云。四时八节,不辍雷雹频降”,当时唐朝统治者武则天,令人在山顶龙池附近建立了镇龙铁塔。在现在科学看来,这就是独立的接闪装置——避雷塔,可以保护周边建筑物免遭直击雷的损害。

南宋时期,金章宗在“广寒殿”立铁杵以“镇龙”,是为了避雷而设立的。

除此之外,古代建筑还有很多为木质结构,是古人采用木质绝缘的原理来防雷。我国古代的这些防雷措施有很多沿用至今,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,值得现代人传承和学习。

 

文章分享:
0

相关内容

logo
产品
行业案例
下载中心
全国系统服务热线

15943048260

24小时热线:177677618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