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防雷-未来的发展趋势
发表日期:12月26 2018 文章编辑:原创 浏览次数:1322次
人类社会的防雷历史起源于1752年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。在此后的230多年间,因电子设备较少,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现象也不明显,人们对它的防御仅限于防护直击雷就已足够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,随着计算机技术、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,并日益普及,雷电感应高电压以及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性日趋严重,雷电灾害频频发生,仅靠避雷针防雷已远远不能满足电子、通信、微电子设备等应用领域防雷的实际需求。为了确保电子信息设备正常工作,近年来雷电防护由防直击雷发展到系统防雷新阶段。
系统防雷是根据雷电入侵引起的热效应、冲击波作用、电动力作用、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作用、高电位引入与反击等各种危害方式与途径,利用直击雷防护、等电位连接网络、共用接地系统、安装信号/电源防雷箱、综合布线及屏蔽等措施和手段,进行全方位防护、综合治理的一项严密的系统工程。
系统防雷作为雷电防护综合解决方案,已经能够较全面的满足雷电防护要求,但是它依然存在诸多不足。众所周知,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防雷系统运维管理中,系统防雷仅能做到回应式和预防式阶段水平,而这在防雷减灾中,仍停留在“被动防护“范畴,无法保证运维人员在雷电袭击前,便能够获知防雷设备是否在正常作业、排查出防雷系统隐患,从而更换已出现或易出现故障的防雷设备,导致整个防雷系统则形同虚设,给防雷减灾带来极大风险。同时如何帮助运维人员规避上述风险,消除防雷系统隐患,全面提升防雷综合管理水平,是防雷行业待解决的问题。
借此我们将云计算、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最先进的IT技术引入到防雷行业中,在业内开创性的提出了“智能防雷”新理念,并推出“智能防雷”整体解决方案,将防雷系统直接提升到预测式,甚至前瞻式的可靠性运维管理阶段水平,进而将防雷减灾上升到“主动预防“范畴,给防雷行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。
四、系统结构
五、应用领域
综上,该系统已通过军方、中石油、安监等部门联合鉴定,专家给与高度认可和评价。目前已在中石油等系统中开展了30个试点,运行稳定,数据可靠,值得信赖。若有需要,请随时拨打订购热线15943048260 。
文章分享:
相关内容
-
福建一民房遭雷击,原因是这样……
日期:05月08 2024 浏览次数:933次
-
丽江:将雷电预警系统建设列入重点任务
日期:02月29 2024 浏览次数:932次
-
悉尼4人被雷击昏迷送往医院
日期:02月26 2024 浏览次数:958次
-
钧和电子智能接地电阻在线检测仪简介
日期:06月27 2023 浏览次数:1717次
-
韩国一海滩发生雷击,造成人员伤亡
日期:06月12 2023 浏览次数:1270次
-
印度半高铁列车遭雷击
日期:05月26 2023 浏览次数:1256次